手机网站APP下载 [会员登录][会员注册]

荣审服务范围

  • 全国  电话:400-139-4131

法规

税务法规 财政法规 财会法规 政策解读 财税资讯 财经资讯 财会资讯 以案说法

服务

审计服务 资产评估 代理记账 高新认定 加计扣除 工商代理

实务

纳税实务财会实务出口退税税收协定税率查询新准则
最新消息:
关注我们
 

财经资讯

近40个城市瞄准机器人产业 地方产能目标远超国家规划

添加日期:2016年06月14日

  机器人产业正在中国快速崛起。
  按照《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计划达10万台,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
  同时,多个权威机构预测,到“十三五”末,我国机器人产业集群产值预计突破1000亿元。
  不过,按照一些地方的规划,这一目标甚至只需要一个城市就能够达成。因为有多个城市将2020年机器人的产值目标设定在千亿元甚至更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四大机器人产业集聚区的10个机器人产业主要城市,包括广州、深圳、上海、南京、天津、沈阳、重庆等,各市提出的机器人产业(包括智能制造)2020年销售收入或产值的量化目标,总和已高达9000多亿元。如果把各地机器人产业的规划都计算在内,2020年的机器人规划总产值肯定已经超过万亿元。
  这带来一个问题:机器人产业是否会出现如光伏产业一般的无序竞争,最终导致高端产业低端化,甚至劣币驱逐良币?
  火热的布局
  作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之一,各地争相布局机器人产业。但在你追我赶的热潮背后,一个问题也浮出水面:机器人产业是否已经过热了?
  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数据表明,过去两年,各地一共出台77项机器人扶持政策,建成和在建机器人产业园区超过40个。
  各地频频传出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消息,宏伟的目标和空前的政策力度让人印象深刻。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不完全统计,全国一共有接近40个城市将机器人产业作为当地的重点发展方向。比如,南京提出“中国机器人产业先进基地”;重庆提出“国内重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基地”;东莞提出“中国机器人产业先行市”。
  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后发现,各地机器人产业规划中的产能、产值和企业数量等一系列量化目标,总和已远超国家“十三五”相关目标,以及业界的预判的需求。
  具体来看,到2020年,重庆的目标是,全市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达1000亿元;东莞计划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达1000亿元左右。此外,南京提出到2020年,建成国家级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与产学研联盟,年销售规模达1000亿元;洛阳提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
  提出宏伟机器人产业目标的城市还有很多。然而,按照国家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计划达10万台,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询资料后发现,目前,国内应用较广的普通焊接机器人、AGV机器人,价格约为20万左右。记者此前接触的实际“机器代人”案例中,甚至也不乏有10万左右的机器人。
  如果按一台工业机器人20-50万元计算,“十三五”末,我国工业机器人每年的销售收入也才约为200-500亿元规模,加上服务机器人等,总规模应该在千亿元左右。而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等机构早前的预测中,“十三五”末我国机器人产值也是千亿水平。这一数字,与各地规划超过万亿元的总体产值相差颇远。
  这一规划的差距是否意味着,各地“上马”机器人项目有过热的倾向?
  广东机器人产业协会秘书长张旭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机器人缺乏严格统一标准,各地各级的统计口径不一,一些城市将过去的一些自动化产业和应用也算入机器人领域,旨在大力造势。
  然而,这些数字的背后,地方“大干快上”的趋势非常明显。
  “工业机器人不像汽车,一年需求不可能几千万台,能有几万台就不错。”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工程中心主任助理宋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虽然当前经济正转型升级需创造巨大的机器人市场,但空间并非无限,各地“大干快上”,极易导致产能过剩。
  多位业内专家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也均表示,机器人产业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必须警惕过热风险。各地一哄而上,将容易导致资源分散、重复建设和低端竞争等现象发现,行业和政府都应及时冷静思考。
  补贴之乱
  需要指出的是,这场机器人产业“竞赛”中,不少地方给出诱人的“补贴”政策,既有针对机器人生产厂商,也有针对“机器代人”,补贴额度也从几万到上千万不等。
  比如,杭州明确,对符合一定“机器代人”条件的单个项目资助金额最高可达2000万元;烟台出台的政策规定,对该市企业研发生产的首台(套)机器人装备最高补贴100万元。
  东莞广泽汽车饰件有限公司总顾问钟永隆就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该企业近年陆续投入上千万开展“机器代人”,而前不久才领取到最新一笔约50万元的补助。
  这是政府真金白银“砸入”后希望看到的效果。不过,这场“补贴”大战也存在一定的隐忧。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近期撰写的一份有关机器人的研究报告就指出,政府产业“补贴”或将导致国外的机器人企业大量涌入,进而挤压国产本土机器人企业发展空间。
  更大的问题是,这也导致一些机器人生产企业靠补贴“过日子”,无心在技术上专研,造成低端产品充斥市场。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导致一些缺乏技术的机器人生产厂商在行业中“赖着不走”。
  一名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因技术不成熟,目前国内不少机器人企业的利润实际上被消耗在对项目的反复修改上,不少机器人企业离开补贴恐将亏损。
  说到底,拥有核心技术才是关键。张旭认为,如何使制造业企业主对国产机器人提高信任度,才是国内机器人应用的基础,也是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目前国内机器人产业重点是急需尽快补齐人才、技术和信息沟通对接平台等多方面短板。
  中国是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2015年全国工业机器人新增需求量达到7.28万台,占全球25%。3月份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16版)》预测,2016年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有望同比增长30%。
  “国产机器人正在崛起,但是任重道远,各地如能从争相布局,转变为对国产机器人进行技术联合攻关,产业链协同创新,将不失为国产机器人加速的一个机会。”张旭说。
  而在多地加紧上马机器人产业之时,如何才能避免高端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
关注东审公众微信号"bjds4006505616"及时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微信二微码

荣审服务网络

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宁波成都深圳

联系我们|执业资质|法律声明|隐私与安全|网站地图

本网站归荣审版权所有 沪ICP备16041755号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400-139-4131

累计在线人数:201922人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